中醫(yī)學歷來重視孕婦用藥,在漫長的臨床實踐中,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。認為孕期服用中草藥必須對證,即使一般補養(yǎng)的藥物,也應當平和適中,與孕婦的體質相符。
懷孕期間,凡峻下、滑利、祛瘀、破血、耗氣、散氣以及一切有毒中藥,都應禁用或慎用。禁用藥大都是毒性強峻和藥性猛烈的藥物,也有致畸、致流產、死胎的作用。例如:麝香、斑蟊、水蛭、虻蟲、商陸、巴豆、牽牛、大戟、三棱、莪術等。慎用藥包括通經祛瘀、破氣破血及辛熱滑利的藥物,如桃仁、紅花、大黃、枳實、干姜、肉桂、半夏等,但在病情需要的特殊情況下,亦可適當選用,惟須嚴格注意掌握劑量,適可而止,以免傷胎。
為避免精神刺激,對孕婦原則上不宜運用針灸。
懷孕后不要濫用中藥補品。因為中醫(yī)認為,孕后陰血下聚以養(yǎng)胎,使孕婦機體處于一種“陰血偏虛,陽氣偏亢”的生理狀態(tài),所以民間也有“產前宜涼”的說法。
人參是大補元氣之品,孕后久服或用量過大,則使“陽氣愈盛,陰血愈虛”,不僅對胎兒和孕婦無益,反而會加重妊娠嘔吐、血壓增高等現(xiàn)象,還可促使陰道出血或流產、胎兒窘迫等。筆者在臨床上發(fā)現(xiàn)許多有先兆流產的患者,是因為吃了人參、桂圓等溫熱屬性的補品而致。此外,像鹿茸、鹿胎膏、麟角膠等溫熱大補之品,孕后也不宜服用。如果陰虛內熱的癥狀較重,可以在醫(yī)生指導下服用一些滋養(yǎng)陰血的補品,如銀耳湯等。
中醫(yī)對于妊娠期間的疾病,是本著治病與安胎并舉的原則。鑒于現(xiàn)代醫(yī)學保胎的種種弊端,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中醫(yī)無損傷的自然安胎方法。
中醫(yī)安胎,是通過調理孕婦的臟腑、氣血及沖任諸脈,使孕婦全身機能得到改善,胎兒也就自然得以安養(yǎng)。只要運用恰當,對胎兒不會造成損傷,而且也不會強行保存應該被淘汰的胚胎。
經臨床追蹤觀察和科研證實,用中藥保胎后出生的兒童,其智力與健康完全和那些正常妊娠后出生的兒童一樣,可見中藥安胎是沒有什么副作用的。